广告伴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又自成体系。广告的市场营销功能随着营销环境演化而变化,从商品功能导向、商品品质介绍走向商品品牌形象打造,逐步迈向企业形象树立及企业文化推广,最终完成培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行为的营销任务。
商品功能及品质的展示
商品的功能导向和品质介绍是商业广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在商品供应尚不丰富,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尚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效率地生产商品,围绕商品本身展开营销。而广告营销要做的就是展示商品的功能和品质,让消费者了解商品能满足他们的哪些需求,从而实现销售。如缺衣少食的时代,出售布料或米的时候,只要在门口挂出一块木牌,牌上只要写出一个“布”或“米”字,销售人员可以不主动推销,只需原地不动,坐等客户上门。
商品品牌的打造及效应的激发
随着商品供应日益丰富,同类商品之间的功能差异越来越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消费经验越来越丰富,对各类商品的认知也越来越深,消费需求已不仅满足于商品的功能,开始注重商品使用时带来的感性利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品牌口碑好的商品,逐渐形成品牌取向。这时,广告营销策略上要讲求打造独树一帜的、有独特魅力的、有特别感性和理性价值的品牌形象,以便更有效地、更稳定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进而促使他们付诸购买行为,形成品牌忠诚的消费群体,激发品牌效应。可以说现代广告营销善于挖掘商品自身的符号价值,造就了商品的“品牌化”,从功能到象征,从现实到形象,唤起人们的生活记忆,得到现时的尊重或未来的向往,赋予商品各种满足情感诉求的价值和能力,建立大众对该商品的“品牌认同”。如创新而闻名世界的苹果公司,知名的产品有 iPod 音乐播放器、Apple II、iPhone 手机、Macbook 笔记本电脑和 iPad 平板电脑等,它的广告营销理念就是放下商业利益,注重产品本身,追求细节完美,使操作系统稳定、可靠、易用和安全。众所周知,苹果的广告语是“让创意化作心意”。
这和其标志“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是二位一体的,从它特殊消费意义的文化符号到设计美学,做到了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融合,引领了年轻人的审美与时尚。苹果标志的含义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圣经》里的人物亚当和夏娃,敢于摒弃世俗的禁忌,偷吃禁果,比喻人们要敢于突破禁忌、敢于藐视论资排辈、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来创新创造,这刚好契合精力充沛、敢想敢做的年轻人。以上苹果的广告营销策略和营销理念,及对自身品牌的悉心经营让苹果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
企业形象的提升及企业文化的推广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生产扩张,生产工艺愈加精湛,物质用品过剩,宣传媒介更多元,品牌形象也难逃相似、雷同及相互干扰的命运。这使得广告营销不仅要全方位地传达商品信息及功能,建立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要努力宣传企业的文化及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有影响力的企业形象来拉升相关商品的销售业绩,因为人们对企业的认可会衍生对其生产的产品的品质认可。如华为公司就很注重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维护,在日本海啸核泄漏、西非埃博拉疫区、中国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难时,华为人都出现在现场;推进低碳、绿色的环保理念,华为也以身作则;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华为也不遗余力。这种以公益和社会责任担当提升形象与口碑的营销策略让华为成为中国优秀企业的典范。此外,华为之所以能够在行业内发展得如此快,并迅速确立霸主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标榜的“狼性文化”,这是华为企业广告营销策略中主要宣传的企业文化。
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技术领先、以人为本、性价比高这些信息在华为的广告营销策略上体现,肯定会触发中国民众极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引发人们的消费欲
消费市场的培育及消费行为的引导
当品牌及企业形象的宣传竞争进入白热化后,广告营销策略不得不开疆拓土,探索新的营销模式。此时,广告宣传不再局限于单个商品、单个品牌、单个企业,而是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上去营造消费氛围,培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行为。也不是采用单个广告去营销,而是用集群化的批量的广告铺天盖地去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消费理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消费习惯。
如淘宝“双11·光棍节”购物节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广告营销策略的成功。最初淘宝打造“双11·光棍节”狂欢购物模式的时候,就是以海量的广告宣传来造势,当时“双11·光棍节”的广告充斥着网站、微博、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公交站牌、地铁站等所有营销传播平台,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一个购物节,且让这一观念无孔不入,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时刻拨动着人们的消费神经。经过几年的广告宣传洗礼,到 2018 的“双11·光棍节”,不算其他电商平台,单单天猫,其交易额达到了 2135 亿元,相较于 2017 年的1682 亿元增长了近 27%。“双11·光棍节”购物节已成为中国人的狂欢节、剁手节,也达成了消费定势,到“双11·光棍节”,就要“买、买、买”。
广告营销策略下的视觉消费刺激
目前,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商品和视觉符号所包围, 人们的体验和感受事物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碎片化生活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习惯更倾向于感性的、直观的、快速的、强烈的能带来美好视觉感受的商品。换言之,当下的消费市场已经进入视觉及体验的时代,各类消费群体处于一个以形象为基础的消费环境中。当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越来越以视觉为导向时,在付诸购买行为时便很容易被商品形象所影响,即所谓的“外貌协会”。换言之,视觉形象也成为了人们的消费对象,某些商品的视觉消费有时甚至高于功能消费,如,Harry’s 全麦切片面包的广告营销就是一个创意与说服力兼具的成功广告。上班族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休息,被巧妙地排列成一个面包切片,且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精心刻画,这一造型与 Harry’s 全麦切片面包的造型刚好一致,意思是一个 Harry’s 全麦切片面包足够上班族享受一天。
视觉消费不仅指由视觉诱导和触发的消费行为,也不单纯强调视觉在商品和服务消费中所占成因的客观性和重要性,而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视觉消费不仅包括视觉参与的消费行为,还包括对视觉引起的象征符号的阅读、思维和反应,它和消费文化、媒介技术、品牌文化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视觉消费的过程中,视觉的快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视觉消费从本质上属于体验消费,消费品味的建立和体现都依赖视觉成分,人们基本很难对不可见的商品符号产生购买兴趣。而正确的广告营销策略正是打开视觉消费场域的金钥匙,能最直接、最快速触发视觉快感。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